昨天晚上,我和弟兄姊妹們一同觀看了一部電影,“鄉下人的悲歌”。它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。故事的主角,來自中西部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。從一個社會底層的鄉下人,經過艱苦磨難,最後,一躍身為社會的精英的過程。他就是幾年前成為俄亥俄州,聯邦參議員,又在不久前,被提名為美國副總統候選人的萬斯。
看著電影畫面中熟悉的生活場景,幾位弟兄姊妹說,他們就是在俄亥俄州這樣的小鎮上長大的。伴隨他們成長的,是非常粗鄙和糜爛的生活。家暴,酗酒,毒品,犯罪,屢見不鮮,人如同行屍走肉,沒有靈魂、沒有目標、沒有指望的活著。我們或許讚賞,電影中的主角,能從這樣的成長背景裡走出來,並且有力量回來面對自己的源頭和所是。然而,那些少年人的迷失和放縱,中年人生活的重擔和無力回天的掙扎,老年人等死的絕望,仍然在銀幕外,現實的社會中,不斷上演。
也許生活的場景有所不同,然而,我們如果審視自己,和劇中的人一樣,我們的成長背景,也是這樣一個,不可能走出的泥沼。鄉下人的悲歌,是我們每一個人成長的故事。
最近一次的工作機會,我跟幾個姊妹們,來到與影片中相似的一個小鎮,參加一個學校和社區組織的活動。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大學教授,和我一樣,也是出生在中國大陸,來美國求學和工作的。在她與我們短短地接觸裡,她以自身利益為中心的思維方式,和肆無忌憚的談吐中,散發出一種強烈的不自信,沒有安全感。震驚之餘,我卻覺得非常熟悉。我從前也堅定地相信,為著自己利益的計算和考量,是天經地義的。
然而,我又何嘗不是那個迷失在自己裡的少年,吸食自私自利這個毒品,沉醉在罪中之樂裡,變得麻木剛硬,甚至殘暴無情地傷害人性的知覺,也會孤獨地,在自己一切的對錯和邏輯的掙扎中老去。和我一樣,這位大學教授,她是一個被困在那座我們出生的小城中,而無法擺脫這個咒詛,需要得著救恩的可憐人。
電影裡,並沒有明確的說明,這個年輕人是怎麼從他成長泥沼中走出來的,只是在一些抉擇的時刻,加上了記憶的注角,試圖解釋他的決定。作為信徒的我們都知道,這些時刻的確是無法解釋的。我們都在自己肉體的私慾裡,行事為人,和其餘的人一樣。然而,神豐富的恩典和憐憫,讓我們這些沒有指望,沒有神的局外人,靠著基督的血,成了神家裡的親人,享受我們原本不配得的,最高的人性。
影片中,母親看著在耶魯讀書的兒子,不知道他是怎麼走了這麼遠。兒子回答,“我其實也不知道”。的確,那些成長的背景,會一直陪伴著我們。然而,主自己付了代價,賦予了我們一條活路,可以放下一切。這個領域的跨越,超越一切階級,是地位的、成就的跨越。
主啊,感謝祢,揀選和預定了我們這些與祢的生命和應許,如此遠離的鄉下人。因為祢,我們的人生,從沒有指望的鄉下人的悲歌,變成了神兒女的歌中之歌。
(以上文字是聖徒們的召會生活日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