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繁體

會呼吸的魂

0
嬰兒出生的時候,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吸。第一口氣的吸入和呼出,伴著第一聲的啼哭,就使他的母親,歡喜得忘記了十月懷胎的限制和生產的苦楚。因為她的孩子活了,一個新的生命產生了。 人的這口氣,開始於亞當被造的時候,神吹進他鼻孔的生命之氣。神的那口氣,在人裡面所產生的空間,蘊藏著心思、情感和意志,用來明白神,愛神,並揀選神,使人活出被造時的意義,彰顯神的自己。 然而,因著罪的緣故,亞當裡面的那口氣絕了,他的靈,死了。他的魂因此失去了生命的供應,心思、情感和意志,也都隨之喪失了原初的功能。我們向著神第一次的呼求,就是我們第一次屬靈的呼吸。 其實,這個呼吸生命之氣的渴望,在人墮落後不久,就開始了。那是以挪士在虛空無望,脆弱必死的光景中,從深處向神發出的第一聲的呼求(創 4:26)。自此,歷世歷代,那對生命的呼求,就從來沒有停止過。這樣不斷地呼吸,造就了他們謙卑卻拔高的人性,培育了他們細緻且寬廣的魂,使他們得以認識神經綸的奧秘,並且餵養和牧養神的群羊,他們被眾多生死之交簇擁,就是諸天,也向他們敞開了。這是一班真正懂得如何呼吸的人。 召會,是一個一個憑靈生活的魂,因著一同呼吸和領略基督的長闊高深,而被建造在一起,滿了基督生命活力的生機體。主啊,我的口,不能停止呼求祢的名;我的靈,不能停止吸入祢;我的魂,何等愛慕​​你,等候被祢全然浸透,好將靈中承載的一切豐富,消化、吸收、分賜到身體中的每一個肢體。我的魂,今天要呼吸。

無人之境

0
2014年的夏天,伊利湖西部,爆發了大規模的有毒綠藻的天然災害,讓我們所在的城市,連續幾天沒有可以飲用的水。這不僅引起了地方政府乃至全國的廣泛關注,也讓生活在當地的我們,對我們所處的世代,以及對社會的責任,有一種覺醒。 在研究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,這個地區曾經是冰川移動,留下的一片巨大沼澤,既不適合耕種,更不適合居住。然而,卻有那麼一群人,從美國東岸遷徙而來,並選擇留在這裡,來開拓這片無人之境。這些歷史的畫面,在我們裡面,產生了強烈的共鳴,這不正是召會的歷史嗎?召會,不正是那個無人之境上的拓荒者嗎? 神在這無人之境上,從一本造出萬族……地上的生活,在人看來,是一片未知的沼澤,沒有前景和未來。然而,這些重重困境卻讓人認識,只有從神那裡,才能得著,在一切不確定中的信心和滿足,活在主定準的時期和疆界裡。 召會,從被建立的那天起,也同樣在這樣一個完全未知的境地。沒有人知道召會應該如何發展,如何生存,她從來就不是在可預測、合邏輯的環境下產生的,而是在所有屬人的控制和手段都失效之後,那個非人手所造的,不可思議的團體。召會,的確是那個在無人之境,篳路藍縷,披荊斬棘,開疆拓土的先驅,一切都是神子民在曠野中的仰望和呼求,一切都在於主親自的供應和帶領,沒有墨守成規的資格,安於現狀的機會,和消極被動的可能。 其實,主已經在這無人之境上,給了我們每一個人一寸土,等著我們去發現、去佔據、去開拓和經營。這一寸土,就是我們所在的城市,我們所處的社會,我們所生活的世代,和主放在我們身邊許多的人。在這裡,我們回應祂在這個時代的呼召,為祂攻城掠地,向著一個個的無人之境,作地上的鹽,世上的光,作立在山上的城,和燈台上點亮的燈,照亮所有已經回到神的家中,和仍然失落在這個世代的人。

政治正確的迷思

0
最近的幾十年,政治正確成了國際社會普遍奉行的圭臬,其中以多元、平等和包容的理念,最為盛行。所有政策的製定,都必須以保護弱勢族群,捍衛社會公平、正義為依歸。乍聽之下,這些似乎是無懈可擊的道德高地,社會正義的崇高理想,卻始終讓人隱隱不安。這些政治正確的美好論調背後,究竟藏著多少迷思呢? 這就要回到“政治正確”這個詞的由來…… 其實,這個思想真正的起源,乃是神的仇敵撒但,他隱藏在知識善惡的背後,處心積慮地誘騙了人,讓人離開生命樹,就是神的自己,使人與生命隔絕,遠離人被造的目的和價值。這場生命樹和知識善惡樹,神與仇敵之間的爭戰,從人被造的那一天起,就從未停止,撒但那個破壞神旨意的企圖,從未改變。這個政治正確的思潮,只是再一次暴露了,撒但的邪惡本質。 當政治正確成了我們言行的標準和尺度,神起初放在人裡面的靈的知覺就被閒置和荒廢了。這另一套的標準,讓人永遠不會懂,道德以外,還有生命的響應;正確以外,還有生命的推動。 這些在世人眼中,不合理、不正確的,卻在我們的深處,強烈的震動和共鳴。政治正確的詭辯,禁錮不了這一支追求救恩的生命的隊伍,被建造起來的生機體。這個建造的根基,絕不是錯謬的政治正確,乃是靈與靈的交通,生命與生命的響應。 召會始終按著那一個生命的規則而行。這樣的行走,滿了生命的軌跡,是任何政治正確的詭辯,所夠不到的領域。這是人起初被造時,就應該得著的,也是召會生活中所恢復的,在生命樹前的生活。這個生命的領域,是仇敵不懂的,在這個領域裡,我們得以識破仇敵邪惡的詭辯,抵擋他的工作,徹底打破,政治正確的迷思。

作時代的菁英

0
幾天前,商業大亨,伊隆·馬斯克在他的社交媒體平台上,發了一條推文。他說,美國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的崛起,是因為她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,都更重視菁英治國。他將戰鬥到最後一滴血,以確保這裡仍然是那片充滿自由和機會的土地。 其實,馬斯克的呼籲,並不是什麼高言大志,只是簡單地說出了,人性裡最基本的,對更真、更善、更美的渴望。世人尚且有這樣的胸襟和抱負,何況是召會呢?身為信徒,我們都相信,菁英傑出的貢獻和能力,是推動世界前進的動力,而召會的建立和往前,也需要那些有生命的智慧,成熟的歷練,不屈不撓的性格,追求得獎賞的人,來帶領、餧養並且治理神的國。 神就是那位菁英的原型,而我們乃是祂的複製,是在神最高的期望和性質裡,出生和養成的神的兒女。而召會乃是養成菁英的地方,她絕不是聚會的場所和宗教的活動,必須是菁英的集合,神的傑作,是自由的國度,勇者的家鄉。她培養最敏銳的良心,最準確的直覺,和最順暢和頻繁的交通,就是與主對話的菁英,是這個時代的得勝者。 歷世歷代,主的恢復,就是藉著一班菁英,來轉移時代。他們真切的貢獻,生命的流出,被神認可,被神記念。這個菁英的生命,如今也在我們裡面,滿了復活的能力、屬靈的創造力、和追求的動力。 讓我們從死沉中覺醒,答應神的呼召,在召會生活中,被真理構成,盡生機的功用,建造祂的身體,繼續主的恢復,作時代的菁英。

出死入生

0
多少年來,我們仍和彼得一樣,在宗教的觀念裡,將這些當成規條,認為主要我們努力地否認己,背十字架,捨棄魂生命,才能進入國度,關閉陰間的門。一直以來,我們關注的焦點和做法,可能都錯了。事實上,主想要陳明的是,墮落的人,是根本無法達到主的要求的。而基督,就是這個唯一勝過死亡的復活生命,已經滿足了這一切的要求。問題的關鍵只在於,我們究竟憑什麼而活。 在馬太福音十六章之後,主一步一步的帶著門徒們來認識,否認己,背起自己的十字架,喪失魂生命的真意,完全超越人天然的觀念和邏輯。 這裡有一個不起眼卻被主記念的女人馬利亞,因著認識自己,就寶貝救恩。這使她愛主,傾倒她的自己, 聯於主的十字架,而得著否認己的實際,卻因此得著了她的魂生命。馬利亞找到了那條出死入生的路。 我們所享受的基督,是召會建造的唯一原因,也是超越死亡的咒詛,進入國度的唯一憑藉。在這個享受的實際裡,己被否認了,舊造被了結了,魂生命被改變贖回了。那麼,除了聯於基督,與主一同生活,我們還有什麼可嘗試和努力的呢?召會生活,從來就不是外面的頻頻苦試,而是在基督裡的出死入生。

出走與進入的路

0
整本出埃及記,描繪了一幅作為新約子民的我們,如何走出埃及,接受救恩,並且進入美地,聯於神的旨意的生動圖畫,那是一種出走並且進入的經歷。但是,如何讓這一幅生動的圖畫,落實在我們的召會生活中呢?這個出走和進入的路,又在哪裡呢? 很多時候,我們喜歡談論出埃及記的前十八章,把焦點停留在,摩西如何帶領受法老奴役的以色列人,逃離預表世界的埃及,卻沒有去追問,這種逃離的目的是為了什麼。在這裡,我們錯過的是,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真正目的,就是出埃及記的後半部分所提到的,神所應許的美地和神居所的建造。脫離罪的轄制,勝過世界的誘惑,乃是為著建造神的居所,就是召會,基督的身體。 很多時候,我們也喜歡談論另一個觀點,就是帳幕的建造,作為神與人共同的居所,彼此的住處,認為這是一個更深的主題,更高的見解。然而,這個神人同住的榮耀建築,今天是否真的發生在我們的召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呢?我們有沒有勇氣,用建造帳幕的細節和標準,來審視自己的生活,特別是那些彼此建造的細節呢? 今天,召會生活最大的挑戰,不是缺乏對真理的闡釋,而是如何經歷並且實化,那些已經被啟示出來的真理。我們若不真實的在我們的靈裡,遇見主這個活活的人位,那麼,所有一切的真理都只是道理和空談,不能也不會成為我們的構成。這條出走和進入的路,沒有捷徑,必須是基督,天天的,落實在我們的人性中,主觀地行走,是個人的,也是團體的得勝生活。 唯有在我靈裡的基督,才是那條走出世界和進入神旨意的唯一道路。

異象的實化

0
在出埃及記二十四章,有一群跟隨摩西一起上山的七十個長老,他們也看見了以色列的神,和祂腳下平舖的藍寶石的異象。他們和摩西一起,觀看神,並且又吃又喝(出 24:9-11)。然而,當摩西上到山頂,進入神的同在,這群人去了哪裡了呢? 那七十個跟隨摩西上山的長老,的確親眼目睹了摩西所看見的異象。可是,聆聽屬靈人的見證,看見異象,是一回事;與主真實的面對面,主觀地受異象的衝擊,並且在異象中生活行動,又是另一回事。在召會生活中,在別人與主的經歷中,覺得感動,是一回事;受到主主觀的衝擊,真切地影響而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服事,又是另一回事。可見,在我們能在生活中,主觀的經歷主之前,一切都不算數。這是今天在神的兒女中間,主一直堅持想要恢復的。這個認識,要定準我們的生活和事奉。 正因為此,我們所關切的,不再只是聚會的人數,和各樣形式化的屬靈操練,而是堅持要把人帶到與主主觀的關係裡去,這是我們服事的目標、藍圖、性質和目的地。讓摩西與人不同的,只有這件事,就是神之於他是活的,是生動、主觀的。他被神這個人位,主觀地觸碰、吸引、征服,並且浸透。神就是這樣將祂的心意,同著祂的自己,一點一點地啟示、實化在祂裡面。這是一幅神完整救恩的圖畫,描繪了一個如今也在我們裡面發生的,藉著靈的重生,魂的變化,全人被主浸透,至終被建造成為神的居所的過程。

服務還是服事

0
隨著科技的發展,人不再需要親自動手,花費自己,付出時間和心力,就能享受機器替你完成的服務。不知不覺中,人裡面的那個最深處的靈,最寶貴的人性,正在漸漸消亡,被機械的服務所取代。 身為信徒,在召會生活中,我們或許正掉進這個屬靈 ‘洗車’的騙局。我們來到聚會中,就像坐在自己的 ‘汽車’裡,被動的讓詩歌、信息、禱告和弟兄姊妹的分享,像 ‘傳送帶’上的設備一樣,做表面清洗的工作。然而,我們全程都緊閉著車窗,沒有意願與弟兄姊妹,有從深處到深處的交契。 然而,我們若回到靈的深處,就會看見並且承認,這種年復一年,接受服務式的宗教生活,只是維持了一個敬虔的外貌,卻失去了敬虔的能力,和靈裡生命的活力。在這樣的狀態裡,我們給人所謂的服事,成了機械的服務,摸不到人的深處,原本是靈、是生命的真理,也成了教訓道理,沒有真實的捆綁和釋放的能力,定罪和赦罪的權柄,更不要說新約職事裡,那個讓人死,讓人活的復活大能。 召會生活,必須是在這樣的充滿生命交流的深度裡,就是靈與靈之間交通的實際裡產生的。救恩的故事,也只發生在這樣的範圍裡。所以,我們的事奉,絕不能是表面的服務,而必須是深淵與深淵的響應,是靈與靈,靈生靈的事奉,將基督那追測不盡的豐富,分賜到人裡面,讓神人都得著滿足。這是我們事奉的景觀、目的和深度。的確,在召會生活裡,絕沒有表面的服務,只有屬靈的服事。

從密雲到青天

0
病得最重的那天晚上,一個念頭在我腦海中閃過,也許我快死了,撐不到天亮了。然後,我閉上眼睛,就對主說,主啊,求祢憐憫我,拯救我。 從小到大的種種,就一幕幕出現在我的腦海裡。我彷彿與主一起,觀看了我的一生。若不是神的恩典和豐厚的憐憫,保守我在召會生活中,我早就在罪惡墮落的世界中,沉淪了。不僅如此,主也為我預備了許多一同成長的手足,如同勸誡的父親,乳養的母親,圍繞在我的身邊,我卻仍然堅持活在自己裡面,老覺得被人錯待,等著主為我平反。 就像出埃及記裡的以色列人,他們所維護的己,以及對肉體的堅持,成了籠罩他們的密雲,遮蔽了他們屬靈的視線,使他們看不見主親密的同在,也聽不見主柔細低微的聲音。這不就是我嗎? 當我再次醒來的時候,我渾身是汗,燒已經退了,頭痛也消失了,我還活著!我清醒了!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清爽。我看清自己就是弟兄姊妹常說的,那個複雜而自私的小女人。這些年來莫須有的掙扎,和想要變得“屬靈”的努力,都是讓我瞎眼的密雲。在病中,我經歷主是將我從母腹就分別出來的神,祂帶領我走出埃及,經過了曠野,進入了美地,祂把我安置在召會生活中,為著建造祂的居所。 同樣的神,同樣的應許,不同的是,這一次不是在密雲裡,而是在我清晰的靈裡,與摩西一同上到山上,重新認識了我的主,看見了我人生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