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集到永遠

-

English

他們吃飽了,耶穌對門徒說,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免得有糟蹋的。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,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,收拾起來,裝滿了十二籃子。 (約翰福音 6:12-13)

許多信徒愛讀約翰福音第六章,是因著耶穌所行的神蹟餧飽了群眾。但事實上,和五千飢餓的群眾比起來,門徒和主自己在這裡也佔據同等的份量。這部分聖經給了我們一幅真實福音的圖畫,以及一個讓我們和群眾都能得著滿足的過程,這個滿足不只是因著外面的神蹟,更是因著永遠的生命。如果我們想要真實地與人接觸,並獲得永遠生命裡的果子,就不能拒絕主啟示給祂的門徒和我們的這個特別的過程。

首先,我們必須領會我們在對付誰,以及他們在尋找什麼。這一章的起頭提到,主“渡過加利利海”,“有大批群眾……跟隨祂”,因著他們見證了外面肉眼可見的神蹟(約 6:1-2);但是他們所知道,所感知,以及所尋求的,未必是主自己,而是祂行的神蹟。對於這個光景,主是怎麼做的?第三節提到,“耶穌上了山,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裡。” 出於某種原因,主在地上的時日里,從不與群眾或大多數人為伍。相反的,主選擇向上去,用力爬到更高之地,僅僅與祂的門徒一同“坐在那裡”。這指出,主正在尋找一些東西,是超越屬地範圍的。

第二,我們需要被試驗,來看見我們的光景在哪裡,我們有什麼,我們還在掩蓋什麼,以及我們裡面還在使用什麼人的計算和世界的價值觀來跟隨主。 “耶穌舉目看見大批群眾向祂走來,就對腓力說,我們從哪裡買餅給這些人吃?”(約 6:5)。其實,主耶穌在試驗腓力,即使“祂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”(約 6:6)。主問腓力的問題看起來非常在物質層面。而腓力以一種非常計算的方式回答說:“就是二百銀幣的餅,叫他們各人吃一點,也是不夠的”(約 6:7)。這兩百銀幣從哪裡來?聖經沒有告訴我們,但是腓力非常清楚地知道錢的數額,並迅速做出判斷,這些錢是不夠的。我們是不是也常常這麼做呢?當主把一個異象啟示給我們——這個世代在飢餓中的需要,它常常超過我們的能力範圍。托萊多召會如何能餧飽整個世界?我們一計算,發現太難了,完全做不到,於是還沒有行動就已經放棄了。但是,主“原知道要怎樣行。”

緊接著腓力的失敗,安得烈近前來“幫忙”:“有一個門徒,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,對耶穌說,這裡有一個孩童,他有五個大麥餅、兩條魚,只是供給這麼多人,還算什麼?”(約 6:8-9)。有趣的是,聖經特別指出他是西門彼得的弟兄,提示這也是彼得自己的計算與失敗—— 一個孩童,沒有名字,有五個大麥餅、兩條魚。其實安得烈看待這件事的眼光與腓力相同,他只看到了巨大的需要和自己的微小能力:“…… 只是供給這麼多人,還算什麼?”

我們總是在計算。我們可能以為自己是貧窮的,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讓所擁有的經過主的手;我們可能認為一些事是不可能成就的,因為我們從不相信主要我們去做的事。主對我們說話,我們卻以復雜的爭辯來回應祂;主問我們一些事,我們立刻拋出一個標準的,宗教式的回答,並以此為藉口逃避主。這就是二百銀幣和門徒的爭辯所表達的意義。

當我們的真實光景被暴露,並窮盡了自己的努力後,我們必須來到一片青草地—— 一個眾人可以坐下來的環境。 “耶穌說,你們叫眾人坐下。原來那地方的草多。坐下的男人,數目約有五千”(約 6:10)。坐下與草相關——“那地方的草多”。祂是讓我們坐下的那一位,實際上,祂正是那草多的地方,祂是我們的安息之處。那時正值逾越節,根據猶太人的律法,應該預備並吃無酵餅,羊羔的肉和苦菜。但這時,主並不關心律法的工作,祂只是在尋找一個草多的地方—— 一個可以坐下來的地方。事實上貫穿聖經,青草地的出現,預表著一個充滿安息與滿足的特別的地方:在詩篇第二十三章大衛的歌中向我們展示,主使我們躺臥在青草地上,來享受祂豐富的供應;在約翰福音第十章,耶穌告訴我們,祂是我們的牧者,祂是我們找著草場的門。青草地是讓眾人從律法的羊圈中被釋放出來,所需要的一種特殊的光景,好進入寬闊的草場,以祂作我們的安息。世界的人通常處於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階段;如果他們不坐下來,不飢餓,主就沒有路進來餧養他們。但是對於那些飢餓的人,那些坐下來的,這是一個祝福。

然後,飢餓的人需要嚐到直接從主手而來的食物。 “耶穌拿起餅來,祝謝了,就分給那坐著的人,分魚也是這樣,都隨著他們所要的”(約 6:11)。腓力和安得烈失敗了,但是“主拿起餅來”! “分魚也是這樣”!主自己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分配餅和魚。群眾需要嚐到從主手而來的東西。有時候處在一個低落的情形裡,我們可能認為自己是微不足道的弟兄姊妹,我們只有兩條魚和五個餅,如何能餧飽這麼多人?但在這時,主拿起餅和魚,聖別了它們。另外一些時候,我們自我感覺很好,可能會說,“主,我能夠獻上一些東西給你。” 但是這些奉獻依然必須經過主的手。當主祝謝了,餅和魚成為聖別的,並極其充足。我們不能想像五餅二魚如何能餧飽五千人。這是一個奧秘!召會生活是一個奧秘,我們不用物質的食物,卻餧飽眾人。在召會生活中,眾人能夠得滿足,得生命的變化,因為在這裡,我們幫助眾人直接從主接受供應。主是全豐全足的那一位,是祂祝謝,聖別,並供應所有的情形。

十一節和十二節之間,幾乎沒有提到實際發生的神蹟。突然之間,群眾就吃飽了!

最後, 我們需要把剩下的零碎——也就是豐富的供應,收拾起來。 “他們吃飽了,耶穌對門徒說,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免得有糟蹋的”(約 6:12)。主讓門徒做的,是多麼稀奇的一件事!聖經裡沒有提門徒們為什麼需要收拾剩下的零碎,門徒們是要吃了它們,還是為著什麼特殊的目的——主餓了或是門徒還需要吃飽。聖經甚至沒有提他們如何處理這些剩下的零碎,或拿去什麼地方。我們拿著滿滿十二籃眾人吃剩下的零碎食物要做什麼呢?祂沒有說。這是一個奧秘!

如果我們來看收拾零碎的過程會發現這一部分完全是關於服事者的。這裡詳細地記錄了主給門徒們的指示: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免得有糟蹋的。很多時候,我們想要為主完成一個偉大的使命,卻輕看主給我們的詳細且非常特別的指示;我們輕視“零碎”——那些別人吃剩下的東西。這是主與祂的門徒之間非常特殊的互動,這樣的互動不會發生在主與群眾之間。收集十二籃對門徒來說是一個訓練,來看見主所做的——不是通過物質的計算,而是通過門徒親身經過的這個過程。對服事者來說,這是一個多麼精細的過程。我們在自己的服事中也看到這個,主告訴我們不要僅僅在具體的事物上勞苦,更要完全地收集受服事的人所剩下的一切,作為我們從祂所得的份。這就是我們如何收拾起所有的零碎,確保沒有任何糟蹋和漏掉的。

“他們便……收拾起來”(約 6:13)。這個短句有另一個關鍵點:當主要的工作完成後,或是神蹟行完後,我們需要來傾聽,接下來主想要我們做什麼。有時候,我們就是不聽;有時候,我們聽見了祂的說活,卻不照著祂確切的旨意去行。當門徒照著主的話去做,他們“裝滿了十二籃子”!從微薄的五餅二魚到餧飽五千人,並有十二個籃子滿滿的剩餘。門徒所收集和享受的是何等的豐富!從他人的剩餘中,我們得著何等充盈的豐收!

為什麼正好是十二個籃子? 在聖經中,十二是預表永遠的數字。門徒所拾起的——也就是我們在服事的過程中所拾起的——不是為著今天;我們所拾起的,乃是屬於永遠,是一些在物質的領域似乎毫無價值,但在屬靈的領域卻是如此珍貴的東西。我們今天所做的,不是在物質的領域,在人面前,而是在屬靈的領域,在主面前——這是多麼美好的領會。祂已經餧飽了五千人,留給我們要做的就只有收滿十二個籃子。那些剩餘,那些構成並充滿祂的服事者的生命的記憶與經歷,是將要被收集到永遠裡的。此外,聖經特別提到收拾大麥餅的零碎,而不是魚的零碎,魚預表救贖。在猶太地,大麥是首先成熟而被收穫的莊稼,預表復活的基督。大麥沒有混雜——是這樣純潔的,無玷污的,重生的生命。在真正的服事之後,所留下的是這個永遠的生命,不是任何屬地性質的東西。

在完成任何活動或重大“工作”後,或者我們認為自己正在服事的時候,都應該自問,“剩下的是什麼?” 這是一個對我們屬靈實際的檢驗。剩餘的是從別人的吃喝而來,因此,除非我們出去餧養人,否則不會有剩下的,也不需要任何籃子去盛裝。但即使我們展現了最好的服事,在末了,我們是否拾起了零碎呢?我們是否照著主讓我們去做的而行?如果沒有,那麼,即使我們有具體的物質的“果子”,卻不會有存到永遠的果子。這就是殺死我們的地方:我們做了一切可以做的事,但是當主告訴我們出去收集零碎,那些剩下的部分,我們自認為比主知道得更多,認為工作已經完成,而不去收集。這將是何等可悲,當我們來到一年的末了,發現自己的籃子是空的。換句話說,我們是空的。在召會生活中,我們正來到一個轉變點上,那就是我們堅持,我們不能僅是做物質的,具體的工作,而不將這奧秘的收集過程執行到底。這是主給我們最重要的指示。祂沒有給我們解釋,為什麼要這麼做,因為這不是關於具體要做什麼,或是用什麼方法去做的問題,而是關於永遠生命的問題。當我們順服主,就發現我們有向著永遠的滿滿的十二籃。

當我們服事時,我們有沒有拾起這些奧秘的零碎呢?或者我們只是在服事物質的具體的事物?我們是在看向二百銀幣呢還是在看向永遠?有一天,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會完全消失;保羅說,我們外面的人在毀壞。但是保羅也說,我們裡面的人日日在更新! (哥林多後書 4:16)我們的召會生活有物質的具體的一面,但是甚至這些物質的事物,也不是向著物質世界的。最終,能從我們物質的生命裡保留下來的,只有屬於永遠的東西。這些剩餘被記錄在我們永遠的記憶中;在我們裡面的深處有一個記錄儀是永不衰殘的,即便我們的身體病殘或老去。人是非常奧秘的。當我們走過在地上的時日,我們必須忠信地拾起那些剩下的碎片;否則,我們為什麼要經過這終將要消亡的屬地生活?當我們真誠地敞開全人,與我們的生活,與周圍的人真實地交契,支取祂和祂的供應,作為我們在地上的福音擴展時,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珍貴的時刻。

當物質的具體的事物過去後,我們應該已經拾起並收集了一些東西,免得有糟蹋的。今天我們過生活——就是召會生活,經歷了許多苦難。但是,主堅持讓我們拾起零碎,“免得有糟蹋的”。今天,我們在這裡,已被世界破碎。我們是有罪的。但主卻說,“沒關係。把零碎拾起來,收集在一起。我讓你去收集這些零碎是有原因的。” 到了永遠的住棚節那天,我們會出去收集籃子——真正的,永遠的籃子——把其中盛裝的內容存放入永遠的儲藏庫。那些從我們地上生活的剩餘和零碎,滿溢而出的豐富,將會永遠餧養我們。

今天,我們正在經歷主的籃子。祂正在讓我們做的,是超過我們能力所及的。我們的視野需要被改變,我們對福音的觀念需要被改變。在許多方面,我們的格局是小的,是計算得失的,是不信的。我們沒有餧飽五千人的心志。我們的視野,只是少得可憐的二百銀幣或一些餅和魚。但是,當我們忠誠地跟隨主的指示去行,會發現根本沒有“工作”留給我們去做,眾人卻願意與我們一起坐下來,享受真實的滿足。如果我們把自己放在主的手中,並讓主來祝福我們,祂所能做的和供應的將是何等豐富!如果我們信靠主,我們怎麼會是不生養、不出產的呢?對那些甘心樂意地跟隨祂指示的,主總是開出一條路來,使祂能夠將豐滿供應給我們——這豐滿滿溢到永遠的記憶裡。沒有其他人能為我們收集,這籃子必須是我們自己去盛滿的。實際上,我們就是那籃子。我們是真正盛裝那些屬於永遠的零碎的籃子。我們可以如此有能力。這就是我們的福音——我們就是福音!

(以上是 12/18/2020 聚會筆記的部分翻譯,供華語聖徒享受,內容未經說話人復核。英文原文於 12/25/2020 發佈在 the church in Toledo 網站,請點擊這裡閱讀原文。享受更多中文譯文,請點擊這裡。)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